投资超17亿,尺度达到R级片!今年最重磅科幻美剧,还是凉了? -

来源:人气:580更新:2025-08-15 06:31:14

2023年备受瞩目的科幻恐怖类型旗舰级美剧《异形:地球》正式登场,以震撼的剧情设定和沉浸式视觉体验为观众带来全新震撼。

经典科幻IP《异形》系列近期迎来电视剧新作,继去年《异形:夺命舰》的票房成功后,这一系列再次证明其在影视领域的持久魅力,而负责制作的FX团队也展现出更为 ambitious 的创作规划。

据制作方透露,《异形:地球》的制作成本将显著高于2024年大获成功的FX剧集《幕府将军》的2.5亿美元预算,这意味着该剧在资金投入方面将突破这一纪录。

《权力的游戏》第八季投入巨大的制作成本,总计高达2.5亿美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单集制作成本突破3000万美元,这一数字远超《权游》最终篇单集1500万美元的制作规模。制作团队阵容堪称豪华,由《冰血暴》《大群》的主创诺亚·霍利担任编剧兼导演,同时邀请到《银翼杀手》《异形》等经典作品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担任监制,为项目背书。

剧集并未因剧版改编而削减尺度,反而直接斩获北美电视剧分级中的最高等级"TV-MA",即仅限成人观众观看。

值得注意的是,好莱坞R级片的定义为17岁以下观众需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观看。该片的尺度不低于R级片级别,主演阵容实力非凡,其中男主角出自英剧《去他的世界》,由知名演员詹姆斯出演。

男二由实力派演员蒂莫西·奥利芬特(Timothy Olyphant)饰演,他在《火线警探6》中凭借精湛演技塑造了经典角色。

这部剧在北美地区口碑爆表,烂番茄平台获得93%的观众好评,IMDb评分达到8.6分,看来有望成为颁奖季的热门候选。然而,这般大热的年度科幻美剧,在内地观众群体中却遭遇冷遇。尽管豆瓣尚未正式开分,但首批评论已显现出明显的负面倾向。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让我们追完前两集后,共同探寻背后的原因。

雷德利·斯科特以独特的哥特式美学构建了太空科幻领域的里程碑之作,其创作的异形生物成为科幻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恐怖存在。在随后的四十余年间,围绕这一核心形象衍生出的各类作品层出不穷,不仅深化了异形的恐怖特质,更将其塑造为横跨科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超级IP。

在科幻题材的交错碰撞中,异形系列不仅与铁血战士展开了激烈的正面对抗,更衍生出《异形大战忍者》这一独特的跨界作品。这种跨次元的联动不仅体现了不同科幻文化元素的融合,也展现了创作者对经典IP的创新性再诠释。异形作为外星生物的恐怖象征,与忍者这一东方武术文化的代表结合,形成了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叙事张力的科幻奇观,为观众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异星入侵与忍者战术对决的震撼场景。

就连《阿凡达》也不例外

作为首部《异形》官方改编剧集,本剧以浓厚的复古风格呈现,其创作显然深受《异形1》影响,带有明确的致敬意味。

《异形:地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120年,即《异形1》剧情的两年前,同时也是《普罗米修斯》事件后的第30年。与《异形》系列电影不同,该作将场景直接放置于地球,其开篇即展现出鲜明的复古未来主义视觉风格,诸如船员使用的CRT显示器、带有绿色字母的屏幕界面等元素,均充满了80年代科幻电影的独特印记。

导演在镜头运用与场景调度上毫不掩饰对《异形1》开场的借鉴,借此将观众沉浸于该系列电影的经典氛围中。

剧版的核心故事可概括为生化人与仿生人阵营对抗异形的主线冲突。这一设定延续了《异形1》中科技发展与生物威胁交织的叙事基调。在2120年的地球,韦兰德-汤谷、Prodigy等五家资本集团主导着人类社会,生化人与仿生人作为新兴智能生命体与人类形成共生共存关系。故事聚焦于韦兰德-汤谷与Prodigy两大资本势力围绕外星资源展开的角逐,揭示科技垄断下的人类生存困境。

掌控核心技术者,将主导地球未来。韦兰德的战略聚焦于太空殖民开发与外星生命研究,旨在构建超越地球的全球统治体系。

年轻的Prodigy天才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混种计划」的实验性项目,通过将濒临死亡的儿童意识植入成年生化人躯体,使他们的意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生命。

女主温蒂作为首批试验对象,其外形呈现成年女性特征,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孩童纯真。除她之外,还有多位绝症儿童的意识被植入天才公司的仿生人躯壳,他们不仅获得永生,更拥有了超越人类极限的体能与机能。然而即便拥有超凡力量,这些角色的心智仍停留在幼年阶段,这种反差为剧情发展埋下了潜在危机。剧中黑人生化人与《异形2》中由"主教"所代表的温和型生化人形成鲜明对比,其冷酷无情的特质在关键时刻导致两名士兵被刻意安排至异形出没区域,最终惨遭异形吞噬。

韦兰德公司所属的飞船马奇诺号再次展开针对外星生物的深入研究,其中包括极具威胁性的异形生物。然而当科研团队完成样本采集后,其余船员却选择继续休眠状态。后果可想而知,被唤醒的异形迅速消灭了所有幸存者,最终导致飞船在地球表面坠毁。

一批地面人员,包括女主的哥哥在内,因对事态了解不足而未携带任何装备,便匆忙前往残骸区域展开搜救行动。

调查发现飞船内部弥漫着与异形生物相关的阴冷湿气,多个船员的胸腔被彻底掏空,仅剩森然的骨骼框架。

显然,这些人很快便在异形的袭击中被迅速消灭,唯有女主的哥哥等寥寥数人凭借惊险逃生而奇迹般幸存。

天才公司研发的仿生人妹妹女主主动申请加入搜救小队,目标是寻找失踪的医疗兵哥哥。这一请求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年轻富豪Prodigy的认可,他不仅批准了行动,还特别指示行动指挥官务必确保所有仿生人安全返回,不得有失。

剧情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首集通过飞船坠毁事件揭开故事序幕,异形生物意外逃脱的危机场景与世界观构建同步展开,同时铺陈主角与兄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次集则进入高强度紧凑推进阶段,异形族群展开系统性反扑,天才公司派遣的救援小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多重变数,全程情节跌宕起伏,持续营造紧张刺激的观剧氛围。

前两集的精彩片段中,首当其冲的高潮场景发生在断裂的楼道内。当两名队员尝试跨越破裂的缝隙时,险象环生的处境让后续登场的医疗兵显得格外犹豫。就在众人僵持之际,突如其来的异形袭击打破僵局,女主哥哥临危不惧,纵身一跃成功抵达对侧,随后借助电梯脱险的举动成为整段剧情的转折点。

第二集的高潮情节聚焦于女主哥哥在高层富豪晚宴中意外卷入的异形围攻事件。这场发生在封闭空间内的血腥对决,随着不明生物的突袭迅速升级,最终演变为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存之战。

身着古典皇室服饰的富豪们在混乱中被异形接连击倒, corpses 堆积如山。正当女主的生命体征即将归零之际,执行异形追踪任务的生化人突然现身,其配备的能量武器在近距离爆发出惊人的威力,这是我首次目睹异形被单发击溃的场景。

还被整箱带走。

在剧情高潮中,生化人遭遇了泰坦公司救援队的围堵,最终不得不放弃对打包异形的控制。随后,异形成功从容器中挣脱,救援队成员则在瞬间被消灭。这两场戏巧妙还原了《异形》系列的多个经典桥段,令忠实粉丝倍感怀旧,仿佛重回往日经典时刻。

前两集的叙事风格仿佛将观众拉回至90年代科幻电影的黄金时代,通过密集的视觉符号与叙事节奏营造出浓厚的复古氛围。然而,这种复古情怀也存在争议,主创团队对《异形1》的深度致敬在带来怀旧体验的同时,也导致了东西方观众在审美取向上的显著差异。以国产影片《夺命舰》为例,其成功正是源于对极端紧张感的直接呈现——在封闭空间内通过压迫性的镜头语言与简化的情节结构,构建出极具冲击力的观影体验。

剧版以极致还原的方式将经典异形恐怖元素重新呈现,令观众再度感受到初见时那令人屏息的紧张氛围。作为对初代《异形1》的全方位致敬与复刻,从服装道具到背景音乐,从镜头运动到剪辑手法,每一处细节都仿佛镌刻着原版的印记,构建出令人窒息的沉浸式体验。

然而,剧版《异形:地球》更侧重于延续《异形1》对伦理道德、生死哲学及人性情感的深度探讨。简而言之,《夺命舰》主要致敬的是动作场面,《异形:地球》则聚焦于剧情叙事与氛围营造。这导致了部分内地观众的反馈问题——认为节奏拖沓。在我看来,节奏实际上并不拖沓,毕竟首集需铺垫核心主线,同时展现五大企业争夺外星资源的复杂局势,并通过生化人、仿生人等角色构建出一个科技高度发达且融合混合生化人的世界观。

第二集迅速转向与异形的激烈对抗,兄妹俩在此时意外重逢。然而,大量观众仅在第一集观看十分钟便因船员冗长的对话而失去耐心。

在短视频和三分钟看电影的流行趋势影响下,新生代观众已习惯了快节奏的叙事方式。相较之下,传统剧集的叙事节奏显得过于缓慢,难以满足其对信息密度和视觉冲击的追求。此外,角色塑造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异形》系列不仅以女主瑞普利的立体形象著称,其反派角色亦展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剧版前两集的人物刻画则略显单薄,虽有女主的亮眼表现,但詹姆斯饰演的男主及其他配角大多仅承担功能性作用,缺乏深度塑造。

尽管人类、生化人与仿生人共同登场,但正邪对抗中缺乏人性博弈,仅剩机械式的闯关战斗与夸张的动作场面。相较之下,剧情逻辑存在明显漏洞,尤其在关键情节的合理性上频频失分。例如开场的两次救援行动,首次因情报缺失而冒险行动尚可谅解,但天才公司救援队在掌握敌方信息后仍选择不携带任何专业设备强行突入,这一决策逻辑令人费解。更讽刺的是,最终能发挥作用的唯有女主随身携带的西瓜刀,这种荒谬的设定暴露了剧情的严重缺陷。

角色阵容中不乏年轻观众,但生死救援的处理方式却呈现出类似郊游的轻松氛围,这种反差自然引发了不少批评。剧版的情节依然延续了《异形》系列中企业阴谋、人性异化与异形肆虐的经典设定,然而过于直白的叙事和缺乏新意的悬念设计,使得整体趣味性大打折扣。

值得庆幸的是,凭借过往在《冰血暴》中的创作经验,诺亚·霍利在本剧的叙事手法上展现出了独特的才华。其对幽闭空间营造的恐怖氛围的精准还原,成为整部剧集最值得称道的亮点之一。

《异形》系列电影在美国本土始终维持着R级评分,这不仅源于影片中频繁出现的血腥画面与死亡场景,更深层次在于其构建的沉浸式恐怖体验。剧中对异形生物的视觉呈现、密闭空间引发的心理压迫以及贯穿始终的紧张氛围,共同营造出令人不安的观影感受。制作方刻意保持原有尺度,选择通过强化视觉冲击与心理惊悚来延续系列的核心特质,这种对艺术表达的坚持使得剧版成为一部充满挑战性的影视作品。

尽管剧版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地球,搜救人马依旧在飞船与被撞击摧毁的建筑中穿梭,完美延续了原IP的幽闭压抑氛围与紧张感。导演诺亚·霍利在致敬经典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构建出更广阔的异形视觉宇宙。除保留标志性抱脸虫外,更引入眼球虫、吸血虫及植物怪等全新恐怖生物,单艘飞船竟容纳四种外星生命形态,展现出令人震撼的想象力。

以眼球虫为例,这种寄生生物能够寄生于宿主生物的眼窝内,通过其视神经与宿主大脑建立联系,进而实现对宿主的控制。

当飞船上的所有人类遭遇灭绝危机后,四位外星生物势力或将爆发残酷的生存博弈。而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在密闭空间中弥漫的窒息感与未知威胁交织而成的悬疑氛围。

剧集大量采用地下空间与飞船内部作为叙事场景,通过低照度布光与冷色调调色方案,构建出极具压迫感的科幻氛围。无论是布景设计、光影运用还是构图风格,都精准复刻了经典《异形》系列的视觉语言。当角色面对未知外星生物时所展现的诡异冷静,更进一步延续了90年代经典科幻片的叙事节奏,使整部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怀旧美学。

另一令人瞩目的亮点在于,诺亚·霍利作为雷德利·斯科特经典《异形》系列的忠实追随者,其创作显然延续了导演在重启前传作品中所展现的深厚神话内涵与哲学探讨。从《普罗米修斯》到《异形:契约》,这一系列作品中蕴含的对生命本质与人类命运的思考,成为诺亚·霍利创作的重要源泉。

以女主温蒂为例,她身兼人类与仿生人双重身份,实则是孩童寄宿于成年仿生人躯壳中。看似天真的冲动性格,反而成为其突破人性桎梏的勇气来源,这种矛盾设定暗含对生命本质与永生命题的哲学思辨。第二集结尾的高层建筑场景中,异形群体对上流阶层展开血腥猎杀,通过富人阶层在灾难面前的自相残杀展现社会阶层的荒诞性。那位竭力爬向逃生通道的"上等人"成为全片最具黑色幽默的注脚,其滑稽的求生姿态与权力象征形成强烈反差,延续了《异形》系列对精英阶层道德沦丧的批判传统。

综上所述,《异形:地球》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但依然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科幻恐怖题材剧集。超过2.5亿美元的制作预算充分展现了制作团队的诚意。对于北美观众而言,该剧不仅表现合格,更与口碑不佳的现象毫无关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美剧普遍面临质量下滑、各类"政治正确"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异形:地球》反而展现出一定的老派风格,其整体表现无可挑剔。

在叙事框架与类型表达上,《异形:地球》并未实现显著突破。毕竟雷德利·斯科特已建立起不可撼动的标杆,后辈作品往往只能仰望而难以企及。不过该片的独特价值在于,试图让异形这一经典IP回归最初设定——通过剥离复杂叙事,重新聚焦于外星生物的原始恐怖本质,为系列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短视频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观众群体,已难以接受《异形1》这种深沉凝重的经典科幻片叙事风格。即便是被广泛赞誉的《指环王》系列,也曾因国内观众对节奏的期待而引发争议。当市场定位与本土观影习惯产生错位时,像《异形:地球》这样刻意模仿前作的续集,自然会遭遇更大的舆论压力。毕竟在当下追求高密度叙事的语境中,任何被贴上"节奏慢"标签的影片都可能面临口碑挑战。

当剧中女主角无法像国内爽文短剧般在三分钟内大杀四方、十分钟便征服异形、四十分钟便召唤出异形雄兵争霸宇宙时,观众的期待自然落空。我们渴望看到的是异形后宫势力席卷天下,而剧版却选择探讨科技如何模糊人性边界,最终揭示谁才是真正的怪物。

归根结底,国内观众对于短剧类型的审美偏好明显优于北美观众。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