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969更新:2025-08-14 15:17:01
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引发观众热烈观影浪潮,作为主旋律题材作品,其天然具备引发社会关注的特质。从历史维度审视,"南京大屠杀"这一段血泪史深深刻入民族记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集体情感记忆,使得该题材极易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该片在暑期档成为票房黑马,可视为市场预期与历史责任感的双重结果。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025年8月4日晚6点49分44,该片总票房已突破16亿元大关,上映仅11天便取得如此成绩,在当前电影市场中实属亮眼。微博平台上,众多观众自发表达观影感受,诸如"推荐南京照相馆""优质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见"等话题持续发酵,显示出该片在公众中的广泛影响力。
近日,中国电影发布公告宣布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新名称为“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若清指出,此次更名更精准地体现了公司深耕电影产业的战略方向,致力于强化核心业务、推动规模化与集团化高质量发展。此前,公司透露《南京照相馆》计划于8月在全球多国上映,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同时俄罗斯、韩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市场的发行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
作为国内头部影视企业,万达电影不仅在内容创作领域持续发力,参与出品涵盖主旋律、商业大片及现实题材的多元作品,更依托庞大影院网络构建了完整电影生态闭环。其前身万达电影院线成立于2005年,2015年登陆A股市场,2017年正式转型为万达电影。目前公司业务覆盖电影投资、制作、发行及院线经营,截至2023年底已拥有905家影院和7,546块银幕,其中直营影院占比达78.3%。在技术布局方面,公司拥有387个IMAX影厅、21个杜比影院影厅及49个CINITY影厅,IMAX银幕数量位居全球前列。
2019年万达电影观影人次突破2.3亿,创下国内纪录,同时斩获“21世纪中国最佳商业模式创新奖”及多项行业殊荣。在2024年暑期档,公司投资的《恶意》《聊斋:兰若寺》《长安的荔枝》等影片将陆续上映。值得注意的是,《南京照相馆》的走红为幸福蓝海带来显著市场影响,其股价随之攀升。
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自2005年成立,2016年于创业板上市,是首家国有控股的影视全产业链上市公司。公司主营电视剧制作与发行,以及电影相关业务,覆盖院线经营等环节。截至2024年底,旗下影城超600家,分布于全国23个省市,票房排名连续十年江苏第一,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前八。其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重要奖项,代表作包括《中国机长》《误杀》《守岛人》等。
然而,当前影视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同比下降36.4%,观影人次下滑39.82%,六大院线合计营收158.98亿元,净利润亏损达35.31亿元。尽管万达电影在2023年实现营收146.20亿元并首次扭亏,但2024年又遭遇营收下降15.44%、净利润亏损203.05%的困境。中国电影同样表现低迷,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6.42%,全年营收降幅达14.28%。幸福蓝海则已连续五年归母净利润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达10亿元。
尽管行业整体承压,但部分优质作品仍显现出市场活力。万达电影凭借《唐探1900》和《熊出缺·重启未来》在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7.0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4.72%。中国电影虽持续亏损,但《南京照相馆》的突破性表现被视作提振资本市场的重要信号。
《南京照相馆》票房逆袭,图源显示为AI生成。据业内人士分析,中影因《射雕英雄传》未能达到预期票房表现,导致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亏损,该片成本区间为3亿至5亿元,叠加宣发投入后,需突破10亿元票房才可实现盈利。尽管该片预售阶段凭借粉丝效应斩获3.34亿元,一度被视为春节档冠军热门候选,但实际票房仅达6亿元,远低于市场预期。而《南京照相馆》的意外走红,对中影而言堪称"破局效应",有望显著缓解《射雕英雄传》带来的财务压力,改善公司上半年的不利局面,推动2025年业绩触底回升。
对于万达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成功将产生多重利好效应。其一,暑期档头部影片的票房溢出效应将直接带动院线非票收入增长,观影人群在爆米花、饮品等衍生消费上的支出将相应提升。其二,据机构预测,若影片最终票房达到40亿元,扣除8.3%的专项基金及税负后,剩余36.68亿将作为分账基数,按37%比例分配,片方可获得约13.57亿收益,万达电影作为投资方按8%比例分账,预计获得约1.09亿元回报。其三,凭借全国布局的影院网络,影片热映将为万达带来可观的院线放映分账收入。
《南京照相馆》领跑暑期档,不仅带动影视股在资本市场掀起了涨停浪潮,更使幸福蓝海、中国电影、万达电影等多家出品方股价同步上涨。值得关注的是,幸福蓝海在《南京照相馆》上映前夜股价便触发20cm涨停,随后在7月28日、29日连续涨停,四交易日内股价从11.89元跃升至21.10元,累计涨幅超70%,市值增长超34亿元。但公司随后澄清,其仅为该片投资方之一,投资比例较低,预计该片收益对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公告发布次日股价出现回调,7月31日下跌8.29%,8月1日进一步下跌8.05%。
中邮证券指出,2025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开局稳健,低基数效应为票房修复奠定基础,伴随7-8月国产量大影片密集上映,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前影片题材类型丰富,内容储备充足,为票房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国产电影产业的转型方向或可借鉴《南京照相馆》的市场表现:现实主义题材与工业化制作的融合,成功激活了增量与存量市场,印证了观众对优质内容的迫切需求。
此前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万达影业、光线传媒等头部公司高管及导演已就行业面临的"寒冬"展开深度讨论,提出了"节衣缩食"的应对策略,强调需通过降本增效提升电影竞争力。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指出,当前电影生产存在数量过剩问题,需减少低效产出,提高必看性。据行业观察,现实主义题材与工业化制作的结合,正成为激活市场的关键。
图为电影院售票场景,图源:AI生成。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迅猛发展与显著成果,充分验证了优质作品创作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他提出,电影创作需兼顾选题精准性与深度开掘,注重现实题材的挖掘与多维度探索,同时强调高格局立意、鲜活人物塑造、真实情感传达及多样化艺术形式的结合。此外,巧妙的叙事结构与节奏把控也是提升观影体验的关键要素。
针对中国电影产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明振江认为过度依赖票房收入已成为主要瓶颈。数据显示,国内电影公司票房占比从2015年的85%攀升至2025年的95%,而国际成熟市场如华纳兄弟通过IP衍生品开发,已实现票房收入的3.2倍增长。相较之下,好莱坞巨头的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其票房占比仅约30%,家庭娱乐、流媒体、主题乐园等业务构成稳定收益。
专家建议中国电影产业需重构价值链定位,通过用户深度运营、场景价值挖掘与跨领域合作,建立更具韧性的盈利模式。这一转型被视为突破市场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六大院线全年亏损达35.31亿元,而部分头部企业如万达电影仍保持着单银幕最高产出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上映的《南京照相馆》引发市场关注,该片成为春节档后首部突破10亿票房的影片,带动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显著波动。影片的成功也促使业内反思创作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推动更多企业探索IP衍生开发路径。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