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爆火背后:中国电影的突围之战已箭在弦上 -

来源:人气:891更新:2025-08-14 15:08:55

近期,电影《南京照相馆》引发观众热议,成为暑期档的观影热点。该片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这一题材本身具有强大的情感张力,能够唤醒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正如观众所言"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此类具有现实意义的创作往往能引发广泛共鸣,因此其票房表现的亮眼程度在预期之内。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025年8月4日晚6点49分44秒,《南京照相馆》总票房已突破16亿元大关。在上映仅11天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绩,标志着该片在市场表现上取得显著突破。社交媒体平台显示,众多网友自发发表"推荐南京照相馆""优质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见"等评价,反映出良好口碑。

值得关注的是,该片的制作阵容堪称豪华,由中影(无锡)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北京上狮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裕野(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9家机构联合出品。其中,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主出品方,其背后站着中国电影集团公司(CFGC)。这家1999年成立的国有电影企业,整合了包括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内的8家单位资源,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影片进口权,是产量最大的电影制作公司之一。

注:本文提及的电影市场数据为AI生成模拟示意图。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20日完成更名,正式启用"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名称。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表示,"产业集团"的定位彰显企业深耕影视主业的战略方向,致力于实现电影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此前披露的影片发行计划显示,《南京照相馆》将分别于8月7日、15日及9月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俄罗斯、韩国等国际市场的上映筹备工作也已启动。作为国内影视龙头企业,万达电影构建了覆盖内容生产到发行放映的完整产业生态,其旗下影院网络自2005年成立以来持续扩张,截至2023年底已形成905家影院、7546块银幕的规模,其中直营体系占比达78.4%。在高端影厅建设方面,公司旗下拥有387个IMAX影厅、21个杜比影院及49个CINITY影厅,IMAX银幕数量稳居全球前列。数据显示,2019年万达电影观影人次突破2.3亿,创下国内纪录,同时斩获多项商业创新奖项。

在暑期档影片排期中,万达电影计划推出《恶意》《聊斋:兰若寺》《长安的荔枝》等多部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南京照相馆》的爆火不仅带动了幸福蓝海影视集团股价上涨,更凸显出企业在行业寒冬中的突围可能。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作为创业板国有控股影视上市公司,其业务涵盖电视剧制作发行及电影全产业链经营。公司出品的《香蜜沉沉烬如霜》《冰糖炖雪梨》等剧集多次荣获飞天奖、金鹰奖等重要荣誉,而《守岛人》《中国机长》《唐探1900》等电影作品亦获得金鸡奖、华表奖等专业奖项认可。其院线体系构建了城市院线、人民院线及乡镇影院的复合网络,截至2024年底已覆盖全国23个省市,票房排名连续十年领跑江苏市场。

尽管行业巨头展现出强劲实力,但当前影视行业正面临持续寒冬。2022年度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同比下降36.4%,放映场次减少17.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下降39.82%。数据显示,万达电影、金逸影视等六大院线共实现158.98亿元营收,同比下降32.7%,净利润亏损35.31亿元。其中万达电影2022年营收96.95亿元,同比减少22.38%,归母净利润亏损19.23亿元。中国电影在2024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2.3亿元,对比去年同期的1.617亿元营收显著下滑。幸福蓝海自2020年起已连续五年归母净利润亏损,累计亏损达10亿元。

行业数据显示,万达电影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5.44%,但受春节档票房提振影响,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4%,归母净利润达8.3亿元。其出品的《唐探1900》和《熊出没·重启未来》分别取得36.03亿和8.15亿票房,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动能。综上,国内影视企业虽在"寒冬"中承受压力,但《南京照相馆》的爆火仍为资本市场注入了积极信号。

《南京照相馆》的票房突破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其热度不仅体现在影片本身,更对出品方的财务表现产生深远影响。中影作为该片的主要投资方,因《射雕英雄传》票房未达预期导致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亏损,而《南京照相馆》的强势表现被视为扭转全年业绩颓势的关键转机。业内人士分析,武侠类型影片通常需10亿元票房才能实现盈利,而该片预售阶段即凭借粉丝效应创下3.34亿元票房纪录,但实际上映后票房增幅有限,最终仅达6亿元,未能完全兑现预期。

对于万达电影而言,《南京照相馆》的爆火或将带来多重收益增长点。首先,影片在暑期档的票房表现有望通过溢出效应提升院线非票收入,观众在观影期间的餐饮消费将形成新增长动力。其次,根据市场预测,影片若实现40亿元票房,扣除8.3%专项基金与税费后,万达电影按8%投资比例可获得约1.09亿元分账收益。此外,作为全国影院数量最多的院线龙头,影片的热映将直接带动其院线放映分账收入。该片在暑期档的领跑表现,也带动了影视板块在资本市场掀起涨停浪潮,幸福蓝海、中国电影等多家出品方股价同步上扬。

值得关注的是,幸福蓝海的股价异动尤为显著。该股在《南京照相馆》上映前一日便录得20%涨停,随后连续两日上涨,4个交易日内股价从11.89元攀升至21.10元,累计涨幅超70%。尽管公司声明投资比例较低且预计收益不具重大影响,但市场仍对其市值提升(超34亿元)产生强烈反应。该片截至7月27日累计票房已达4.12亿元,超过其2024年全年营收的50%,显示出现实主义题材与工业化制作的双重赋能效应。

业内专家指出,《南京照相馆》的成功标志着影视行业正在探索新的突围路径。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万达影业、光线传媒等头部公司已就"影视寒冬"提出应对策略,强调"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当前需减少低质量影片产量,聚焦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观众需求的优质内容。现实主义题材与工业化制作的结合,正成为激活存量市场、吸引增量资金的重要突破口,反映出观众对内容价值的高度认可。

近日,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迅猛发展与显著成就,充分验证了优秀影片创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他强调,唯有提升创作质量与制片水平,才能实现电影市场的繁荣。所谓优质电影,需具备十大要素:选题精准聚焦现实题材,深入挖掘创作内容,确立高远立意,塑造鲜活人物,传递真挚情感,创新多样的艺术形式,运用巧妙结构推动叙事与情绪发展,以及加快节奏、精良制作。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对票房收入的过度依赖。数据显示,国内电影公司票房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85%上升至2025年的95%,而好莱坞巨头如华纳兄弟则通过多元化运营实现30%的票房占比,其家庭娱乐、流媒体、主题乐园等衍生业务创造的收益可达电影票房的3.2倍。这种收入结构的差异导致中国电影抗风险能力较弱,亟需重塑产业链定位。

明振江认为,突破票房瓶颈的关键在于"改变运行机制",即通过深度运营用户、开发场景价值、推进跨界合作,构建涵盖影视、衍生品、数字内容等多领域的盈利模式。这一转型策略已引发行业关注,多家上市公司因《南京照相馆》的热映出现股价异动,其引发的资本市场效应预示着中国电影工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