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459更新:2025-08-14 15:07:57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路后挑起事端,迅速侵占东北三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在白山黑水之间、林海雪原深处开展长达十四年的英勇斗争,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段十四载的浴血奋战历程,既镌刻着民族危亡时刻的悲壮史诗,也彰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零下四十余度的严寒中,面对弹尽粮绝、家破人亡的绝境,抗联战士以钢铁般的意志支撑起民族救亡的希望。这种极致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正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为耀眼的瑰宝。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吉林省广电局策划并联合长影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10集微短剧《铁血英魂》将于2025年8月15日在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平台同步播出。该剧通过碎片化叙事展现抗联将士的光辉事迹,以现代影像技术传承永不熄灭的民族精神火种。
创作过程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核心命题: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是什么力量让抗联战士坚持到最后?答案是深植于血脉的家国情怀与革命信仰。如何在有限篇幅内传递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成为创作团队面临的重大挑战。
以真动人。真挚的信仰往往历经磨砺才能铸就,其滚烫的内心源于无数次艰难抉择与深思熟虑的沉淀。英雄亦是血肉之躯的凡人,他们同样会面临恐惧、迷茫与痛苦。在创作过程中,我们着重捕捉这些细腻的情感波动,透过烽烟背后的真实呼吸,呈现英雄儿女的心路历程与成长轨迹,从而激起观众的精神共鸣。
以小见大。微短剧难以展现宏大的战争图景,因此在细节刻画上倾注更多精力。剧中诸如《雪葬》中传递的玉米粒、《旗》中染血的军旗、《最后一颗子弹》中父亲的口琴、《寻父》里泛黄的照片等道具,皆是剧组精心挑选的成果。我们的意图是用寻常物件承载动人故事,构建令人信服的历史场景,以此传递壮烈情怀,升华集体记忆。
编辑手札。观看了片花,让人联想到萧军1935年创作的《八月的乡村》,这部早期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斗争的左翼文学作品曾引发文坛轰动。书中后记写道:"墨写的历史或许可被歪曲或抹杀,但人民用鲜血书写的历史却永存不朽。" 这一理念恰与吉林省广电局策划此部微短剧的初衷相契合——以影像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缅怀英烈、镌刻历史,让观众铭记我们习以为常的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
在历时数月的拍摄历程中,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凝结成最终的影像成果。从无数次探班沟通到实地勘景时踏雪寻踪,从反复推敲镜头语言到深夜灯火通明的创作场景,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呈现这部作品积蓄力量。此刻看到成片效果,所有的艰辛都化作值得珍藏的收获。
整部作品以深沉而庄重的基调展开,却始终透着希望的光芒。在收官篇章《寻父》中,杨靖宇将军对亲人的思念化作动人画面:"在河南还有一双儿女,真想他们""等胜利了,就好了";而孩子对父亲的追随则诠释着精神传承,"爹是抗日英雄,他一直都在"。这既是革命先烈与家人的深情对话,亦是当代观众与历史英模的跨时空共鸣。
对于这部承载厚重历史意义的影视作品,我们满怀期待。它不仅是对革命记忆的影像重构,更是对精神信仰的生动诠释,相信终将引发观众的深思与感动。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